点击上方蓝字“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快速订阅
水处理技术干货丨微水会沙龙丨水务大会实录丨行业风向资讯丨政策解读丨专家观点
问题31:总处理水量20000m3/d其中有85%的水量从二沉池造纸回用,会不会存在cod的累积问题?有些资料上说高污泥浓度利用污泥的吸附作用可以去除部分难降解的cod有理论依据吗?现在控制污泥浓度在5000mg/l,营养比如何控制?按照100:5:1的比例增加碳源吗?
回答:
(1)应该不会积累的。吸附饱和,游离部分会增加,然后跟随放流水流出。
(2)营养剂投加可以按照你的比值,但是,这是不考虑进水含有营养剂及回流水含有营养剂,事实还是会含有的,所以,可以根据出水营养剂量来调整投加营养剂量的,并结合你的公式即可
某厂曾经一夜间沉降比由80%左右变为15%左右,出水也变浑浊,溶解氧和PH值都没问题。后来采用将另一条线(两条线独立运行)二沉池污泥回流至该线,补充了污泥才解决。但一直没能弄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回答:
(1)沉降比80的话,污泥膨胀可能性比较大。
(2)在有大量无机颗粒流入,抑制丝状菌的成分(异常PH值等)流入都会导致沉降比显著降低并伴有出水浑浊。
我们80%是工业污水,大部分是造纸水,泥里有丝状菌但少,我们厂在 山东,水温14℃,就有点漂泥,很严重,华北这边污水处理厂冬天都是这样的吗?
回答:
1、造纸废水出现漂泥的话,看看是否为污泥老化(依据F/M值)。
2、进水成分看看,比如细小的碳酸钙没有被沉降;涂布废水的难沉降矿物颗粒因素;那样的话,物化段就要强化一下。
我们厂是采用带的是DE氧化沟,进水COD111 mg/l左右,BOD64 mg/l左右,TN57 mg/l,TP18 mg/l,MLSS2200 mg/l,MLVSS900 mg/l,DO1~3 mg/l,SV30<10。但是出水各项指标(COD,BOD,SS)总是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二沉池看起来像面汤,很混浊,有非常细小的絮体颗粒随出水流走,镜检钟虫比较多,有少量轮虫,污泥颗粒松散。我通常以F/M控制排泥。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啊?
回答:
既然用F/M控制,那控制在什么范围呢,我估计太低了,否则也不会二沉池看起来像面汤了。
我们厂采用的是a2/o工艺,可是去年冬天过后,曝气池的浮泥开始增多,应该是由于污泥沾附在泡沫上产生的,现在曝气池上面都是浮泥,我们一直在排泥,出水水质还不错就是有点漂泥,我一开始怀疑丝状菌膨胀,可是sv才15,污泥浓度现在是2300mg/l左右,我们处理的是城市污水,cod300 mg/l左右,氨氮60 mg/l多,我算的污泥龄为20多天,污泥负荷为0.06左右,我用的是曝气池污泥的总量算的,不知需不需要加上厌氧部分的污泥量?请各位给判断一下污泥上浮的原因,有什么补救措施?
回答:
(1)计算污泥负荷不需要加入厌氧部分的
(2)污泥上浮比较严重的。系统变坏前后,进水成分需要确认的。用以排除进水成分变化导致的活性污泥死亡。
(3)看看厌氧区情况,是否本身厌氧区出水含有很多颗粒,如此进入好氧区后自然会被上浮的气泡夹带。
(4)具体看看浮你底层情况及SV30沉降试验看看 悬浮着水中的颗粒颜色是否发黑,如果是的话,就比较能够验证厌氧区污泥颗粒流入好氧区的问题了,对策就是调整厌氧区效果。
活性污泥法中由于排泥过量,使得好氧池污泥浓度很低,且出水浑浊。如何培养?以增加污泥浓度?
回答:
(1)暂时停止排泥,保证足够的启动活性污泥量。
(2)减少曝气量,避免新增活性污泥被不必要的氧化。
(3)有污泥回流的话,可以降低污泥回流比。
(4)看到污泥有增长迹象后。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提高底物浓度。
我接手公司污水处理的调试,采用是先用PAC+PAM组合物化,再一级厌氧二级好氧工艺,处理的是化工废水,含氯化钠、少量硅烷物及硫化物。由于经验有限,在早期用其它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接种培养细菌成功后,在驯化过程中,由于负荷增加落差太大,致使整个系统崩溃,先是好氧池的污泥上浮,接着是厌氧池内的挂膜脱落。后期我再次往厌氧池内投加了10吨新鲜大粪,把进水负荷降低,加大了物化处理强度,但是到目前为止,厌氧池内的液体为黑色,有臭味,好氧池内的液体为浅黄色(说明一下,物化处理后的废水为浅黄色),出水为乳白色,很浑浊,进水COD值为4000 mg/l,出水COD值为1400 mg/l。 请问,如果在购买不到接种污泥来重新培养活性污泥的情况下,我该怎么样做?请问单纯用大粪接种,再投加C、N、P营养物质,能否再次把活性污泥培养起来?另外,废水中的硫化物怎样去除?
回答:
培养时间的问题,现在气温还好,控制好负荷,作将增加就可以了。至于去除硫化氢等物质,也没有太多必要的。毕竟废水中本来就含有的,让系统慢慢适应就好了。你也看到了,原来接种的就是因为你负荷问题,所以,这样的废水,培养不要加力太大。
加营养剂能否加快提高MLSS。
回答:
营养剂一般指的是氮、磷的补充,因为不是微生物的主食(BOD),所以,不会加快提高MLSS,当然如果处理水主食充裕,但是,氮和磷不足的话(通常出现在工业废水),可以通过补充营养剂来间接加快提高MLSS。
关于污泥脱水,活性较高的污泥和老化的污泥哪一个脱水效果比较好啊?原来我们的含水率都在80以下,前阵子含水率都在82左右,污泥活性比较高,试了各种方法也降不下来,现在突然之间自己又下降了,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季节,泥性的原因?
回答:
(1)活性污泥的脱水都比较困难的,如果用带式压虑机的话,几乎达不到好的效果,原因在于骨架欠缺。
(2)如果少量的混入无机污泥内,还勉强能够达到要求。
(3)就污泥活性与脱水效果的问题,我觉得区别不大,要说有点区别的话,应该活性高的比老化污泥困难些。
采用传统活性污泥与AA/O相结合的工艺,回流共用,进水:COD=210mg/L BOD=120mg/L SS=30mg/L TP=2.0mg/L NH4-N=25mg/L 初沉出水COD=256mg/L BOD=90mg/L 最近出现生化池严重飘泥,而且活性污泥上浮覆盖全池,二沉池有细小颗粒顺出水流出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初步判断为污泥老化,本厂进水基质低,怀疑生化池的停留时间长,导致老化,生化池内泥的浓度大约在3000mg/L左右,做SV30除了AA/0组,泥都在300以上,泥的性状一般,发黄,与进水有关,上清夜不好。这是什么原因?该如何解决?
回答:
(1)还是活性污泥的活性问题,需要看看F/M值,过低的话,就是污泥老化了。
(2)也要看看进水问题,是否有新的源头污水排过来,如果有,是什么成份,往往有些废水,处理困难,对生物就会产生抑制或毒害,这样就会出现污泥上浮。
CASS池的污泥,一直弄不出棕褐色的那种效果,最好时候也只有点淡淡的棕红色,什么原因,是水的碱度有影响吗?
回答:
这个和污泥浓度以及废水种类有关。只要去除率Ok,不必强求。
关于食微比的问题 n=QL/xv V 和 N的关系 n 是一般工艺参考的范围来取值 然后再算污泥浓度MLSS 的值这样来求的么? 看 了书 当然我没有看完 就是这个食微比到底怎么计算参考的还是搞不明白,怎么考虑这个食微的考虑我可以理解对于活性污泥的考虑么
回答:
如你所讲,是对的。确定N后可以反过来指导或者衡量MLVSS值。这个食微比主要针对的是活性污泥法。
我遇到一印染废水处理厂,日处理水量11000吨左右,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混凝沉淀工艺,一直运行稳定,前一段时间污泥中毒后,水解酸化池几乎没什么去除效率,好氧池污泥浓度在2000左右(以前有4000左右),一直培养不起来,污泥明显老化,污水浑浊,COD超标,好氧池上有大量泡沫,污泥沉降性好,镜检有大量轮虫。我判断污泥老化,适当的排泥,但为什么一直污泥浓度提不高?
回答:
污泥浓度不能提高如下请确认:
(1)食微比是否已经很低了,如果是那样,为此现在的活性污泥浓度也没有关系的
(2)进水缺乏营养物质,导致微生物生长受限。确认进水成分变化情况,检测进出水氮磷含量。
(3)系统恢复需要时间,可以等着再看看。
(4)排泥根据食微比决定,也不需要过度排泥。
我的氧化沟前段时间显点轻度膨胀,我增加了DO,最近SV30急降,由前段时间的45降到了11%,今天观察了一下,SV五分钟就到了18%(前段时间SV5才80%),MLSS只有1100,SV从45%到现在,排泥根本就不多,感觉污泥显老化,似乎应该排泥,可如此低的SV30和MLSS,是该排泥呢还是不该排?
回答:
(1)氧化沟工艺可以延长排泥时间的,具体排泥根据F/M值进行。
(2)你的情况可以每天排个1小时就可以了,待活性污泥回复后,再行正常排泥也可。
最近我厂调试过程当中出现故障,前期丝状菌膨胀,最近已经大量减少,但是二沉池开始出现大量浮泥。上周四出水还非常清澈,但是从周五开始出水水质变差,镜检钟虫大量减少。请问是不是受到来水冲击,对系统造成破坏?应该做如何调整?
回答:
1、盾纤虫的减少,说明进流水值或水量发生了变化。
2、漫游虫的从无到有,说明絮体细小,游离细菌增多。
3、液面泡沫和水体状态,看上去是污泥解体所致,这个可以从原生动物数量减少侧面佐证了,就以上,请确认 1、进水成分是否有改变(如有毒物质等)? 2、是否排泥过度后,加之进水浓度或水量增加? 3、丝状菌膨胀是否加重? 4、系统是否遭受过异常PH高或低的冲击? 5、过量的惰性物质流入,如多量无机颗粒流入系统 请多加确认F/M值,调整好各控制指标。
我污水厂主要处理生活污水,进水浓度很低,采用A2/O工艺,SV30是9%左右,但是污泥在二沉池沉淀效果较差,但是加了PAM后,沉淀效果很好,请问是甚么原因?
回答:
污泥负荷低,污泥容易老化,所以悬浮颗粒多,添加阳性PAM,可以使游离和松散的菌胶团絮凝,故发生你说的现象。
因为上周日晚上设备故障导致跑泥半小时左右,现在生化池和二沉池池面浮渣略有减少,但是二沉池布水渠浮渣还是很多。污泥浓度为2500mg/L。 5月15日至今,工艺方面的调整,一个是增加曝气量,再有就是将内回流全部回流到厌氧段(此种方式是否可行,当时出水TP一直在1mg/L以下,没有对总磷去除产生较大影响),外回流为120%左右,80%的外回流打到厌氧段。 前两天做了小试,氨氮去除效果很好,在1mg/L以下,准备从今天开始投加污泥30吨左右,不知会不会对丝状菌有所抑制。 还有一点,昨天和今天镜检发现5月15日镜检时大量出现的比较直且长的丝状菌出现了3、5根,不知这种丝状菌属于哪种?
回答:
(1)加大回流到到厌氧段,对丝状菌有比较好的杀灭作用的。
(2)丝状菌是不容易根治的问题,所以,有所反复也是常见的,关键是系统控制参数合理化是关键。
(3)浮渣在丝状菌受到控制后一周左右就会消失的。故不用太担心。
(4)投加污泥30吨,不会对丝状菌抑制有太大帮助。
有几次COD在15000 mg/l的时候出水COD在300 mg/l左右,而很多时候COD在1200 mg/l时出水也是在200 mg/l多接近300 mg/l,这又是怎么回事?
回答:
(1)高浓度废水进入生化系统后,微生物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吸附后在后期加以降解。
(2)同时,进水通过生化系统也好时间的。所以,短暂的冲击,生化系统还是可以承受的。较长时间的冲击的话,后续1、2天就会反映出出水指标波动的。
污水厂一:采用前置厌氧奥贝尔氧化沟,内沟开同样的两组转碟溶解氧上午>2.5 mg/L(有时候会达到3.9 mg/L左右),下午<1.5 mg/L,二沉池漂黄色、黑色、绿色的泥块。日均进水量在两万方,mlss在6000 mg/L左右。一开转碟溶解氧就高。 污水厂二:采用卡鲁赛尔氧化沟,不过怎么开表曝机,溶解氧都在1.2 mg/L,即使把表曝机开到最大,溶解氧数值也不会超过2 mg/L。二沉池漂了很多泥块,颜色有黄色、绿色、黑色还有的泥块上带有油花儿。日均进水量在一万立方,mlss大概2000mg/L。这是怎么回事?
回答:
(1)确定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转碟的曝气,比如液位、转速、水量等。
(2)请确认DO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比如数据是否为同一台仪器测到的,是否为同一人测。
(3)DO值大小与曝气时间、有机物浓度、微生物浓度、回流比、水温有关。上述两套系统存在DO值差异,看看这些方面有什么不同。
最近一段时间, 二沉池飘浮细细的白色污泥,本厂采用的是传统活性污泥法与AAO法相结合的工艺,我下了二沉池,仔细观察,发现用嘴吹的话,白色细细的污泥分开后马上又聚合在一起,成片的漂浮在池子上面,请问是什么原因?
回答:
(1)这样的情况通常是曝气过渡,污泥有点老化时比较常见。
(2)也和气温升高后的水温升高使污泥世代加快,部分活性污泥被淘汰后受曝气集中而在二沉池出现。中的来讲对系统影响不大。
前段时间出水水质变坏,在200 mg/l—300 mg/l左右,悬浮物在180 mg/l左右,镜检活性很差,进水控制在1万吨,几天也没有好转,请教专家,投加白糖,第一天300公斤,以后递减,结果3天出水就有了明显的好转。 请教:(1)白糖是不是改善了污水的环境?白糖具体起到什么作用? (2)白糖的投加量怎么确定,问了一下专家,COD乘以进水量?
回答:
(1)白糖的用途是改善进水对微生物的营养比例,有些废水,有机物含量低,难降解,微生物不容易吸收,导致系统活性污泥絮体松散,出水恶化。
(2)投加目的就好比给人改善了伙食,而不是老给不消化的杂食吃。
(3)投加量根据你要调整进水的COD来确定的,比如你原来是COD=200~300;调整到500左右比较合适的话,你就要投加如白糖、甲醇等来调整。
(4)具体投加多少,可以实验室确定的,比如100克白糖溶解在1000毫升水中,测一下COD就知道了。
出水COD在200 mg/l——300 mg/l,进水在1200 mg/l——1400 mg/l,有造纸废水,档发厂,印染厂,卫生纸厂的水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只占很小一部分,BOD在440 mg/l左右,这样的污水营养也不高吧。 这样的话,白糖的加量怎么算?
答:
(1)白糖投加成本还是比较高的(长期),你的废水BOD还好了,进水含有的造纸废水还算是比较好处理的(涂布水除外),我认为还是要从调整系统参数入手进行的,依靠白糖只是用来纠正系统运行状态的,不能作为长期的投加。
(2)投加多少,还是实验室决定,如果说你的进水BOD平均值能够稳定在440的话,我觉得不用投加白糖的
我们经常说水质 到底水质要注意那些呢? 对水处理效果,处理难度做成什么影响?
回答:
(1)在处理系统中,我的理解是,系统对废水的处理有一个处理率的问题,处理难度高的废水和容易处理的废水,通常去除率是不一样的。
(2)就某一个废水处理厂来说,既然已经定型了,影响的要点就在水质上了。 也就是稳定的水质对处理系统来说比较容易处理,但是水质波动(成分或水量变化)对系统来说比较头疼。
(3)水质方面主要是要注意废水成分的变化情况,是否会尝过目前处理系统的自调整能力呢?如果超过就要对策了。 比如负荷过高,进水浓度变化大,那么,出水就会不稳定,需要调整污泥浓度加以对应。
这段时间DO在2mg/L以上,还有两天没有进水,其他时间进水正常,负荷应该没什么问题,有没有污泥自己氧化的可能?
回答:
(1)没有进水,又连续曝气,天气炎热,容易导致自氧化。
(2)还是要看出水SS是否上升。自氧化也会导致SS上升,只是严重程度没有污泥老化那样。
污水厂是百乐克工艺,污泥浓度1.9左右,沉降比只有150左右,明显的太低了吧 进水BOD基本上稳定在420左右,但是出水近20多天BOD20 mg/l左右,而COD现在高的就有150 mg/l,出水悬浮物比较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呀?现在除了增加污泥浓度,还能采取什么措施?
回答:
(1)1、沉降比低,除了污泥浓度低导致的外,还有可能使污泥老化了。
(2)你的MLSS高达19000mg/L了,所以是太高了哦,也就是说,污泥老化可能性大。
(3)出水SS升高,可能性就是污泥老化解体导致的。
(4)综合以上,你应该排泥,而不是提高污泥浓度。
污泥龄在水处理设计中选择考虑因素有那些呢?污泥龄起到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回答:
活性污泥控制指标中的很多参数是相互关联的,比如说污泥龄和负荷也有关的。F/M值中,M值升高通常如下原因:
(1)进水浓度升高导致M值升高。
(2)排泥不足,导致M值升高。
当因为排泥不足,导致M值升高时,系统就会不稳定,常见的就是污泥老化,所以,污泥龄的控制其到了污泥活性的控制作用,同时,积累在系统内的惰性物质也要依靠排泥去除。 不同的工艺,污泥龄值有所区别,日常运行,需要严格根据污泥龄的要求,确定排泥量,保证系统污泥的活性。国产的污泥龄,自然污泥年老体弱,处理效率不足了。
污水进入调节池1加石灰使得PH达到9到10,然后进入1沉池,沉淀以后进入2次条节,把PH调到7到8进入水解塔,然后进入好氧池,曝气以后进入2次沉淀池出水。我们现在的状况是处理率基本没有,水解塔跟好氧池污泥都是解体状态,并且沉降不是太好,请问一下,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进水COD在2500 mg/l左右P在40左右,基本没有其它污染物。
回答:
(1)污泥松散解体不知道发生多长时间了。如果一直如此的话,就要看看废水成分是否有缺失某些微生物必须的营养物质,P你已经有了,那么N呢?
(2)污泥浓度控制情况如何呢?看看F/M值是否过低。
关于产泥量的问题。一般来说产泥量与进水的BOD有关,我们一般是按照COD、SS来参考产泥量。但是产泥量到底与原池内污泥浓度有没有关系?也即是我们有时说的污泥基数。如果说进水的BOD、COD、SS等各项参数一致,污泥浓度高与低的池子产泥量是否一致?或者孰高孰低?
回答:
按照平衡的观点来看,污泥浓度高,产泥量就大。因为污泥浓度高,相对来说被降解的有机物就多,当然出水有机物就少些,因为污泥浓度高而被多去除的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污泥后自然产泥就会增加。
关于污泥老化及过曝气(即曝气强度过大)问题的现象及关系问题: (1)污泥老化的沉降特征是絮体较大,镜检为后生动物较多;而过曝气的沉降特征是絮体被打碎变小,那么应当较为细碎,镜检则是非活性污泥原生动物占优。但过曝气可能加速污泥老化,二者联系紧密,常相伴发生,我想请教的是在污泥老化和过曝气同时存在时,沉降时絮体是较大还是细碎?镜检是哪种指示生物占优呢?长时间强烈过曝气可能导致指示生物消失吗?另污泥老化时沉降上清液间隙水透明,那么既老化又强烈过曝气时絮体间隙水会变浑吗(有人说强烈过曝气会导致污泥自溶,从而上清液变浑、发白,出水COD升高)?(2)假如由低负荷引起的污泥老化系统受到较高负荷冲击后出水变差,那么系统恢复后污泥老化会否好转?也就是用引进较高有机物浓度的进水对污泥老化系统进行冲击后再恢复系统从而较快解决污泥老化的方法是否可行?
回答:
(1长时间曝气过度,再加上污泥老化的话,絮体颗粒会比较细小。镜检可以看到多以后生生动物占优势,如果出水浑浊,可以有部分非活性污泥生物,但是量不会太多。
(2)长时间强烈过曝气,指示生物会减少,部分原生动物会消失。
(3)污泥老化时沉降上清液间隙水透明,既老化又强烈过曝气时絮体间隙水会变混浊(程度随曝气和老化程度成正比)。
(4)假如由低负荷引起的污泥老化系统受到较高负荷冲击后出水变差,那么系统恢复后污泥老化会好转,但还是要维持好负荷。
(5)用引进较高的有机物浓度的进水应对污泥老化问题时,要慢慢提高负荷,突然产生冲击负荷的话,有可能导致出水超标。
出水有细小颗类流出、二沉池池中悬浮大量污泥颗类的问题,我有个矛盾的地方:就是现在出现上述现象是由于污泥老化造成的,我们判断是由于符合较低造成的(食微比在0.05左右近一个月时间),按照理论我们现在应该加大排泥,因为负荷低,是应该适当降低回流比,但是如果降低的话,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长,是否造成污泥颗类流出现象严重,(节日这几天较前段时间流出严重得多)。针对污泥老化,进水负荷又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还有个现象,虽然跑泥现象比较严重,但是只是每天早上6-10点左右比较严重,过了上午10点,颗类流出现象没有,但是池中依然悬浮颗类,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现象?
回答:
(1)1、污泥老化的话,还是要排泥的,回流比的降低,只要不是降低的太小(小于30%),对出水颗粒影响不大(即使有影响,污泥浓缩也会提高,所以过几天就会缓解的,除非丝状菌膨胀)。
(2)就只在上午出现颗粒流出的问题,主要是夜间引力降低,导致颗粒沉降性能降低,所以,在一开始的上午仍然会延续这样的情况,实际夜间也有类似问题的。
未完,待续……